南浔教育信息网> 三名工作室> 浏览文章
到“高空”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记张国良名师工作室活动体会
0 未知 2017年11月15日

听,早晨的风,它睡着了,依然藏躲在夜的领口酣睡,那些调皮的雀鸟叼来第一片曙光,大地睁开惺忪黛霭的眼睫,揉醒了一个宁静的早晨,一切慢慢晕开……

11月10日,“小数”名师工作室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南浔实验小学拉开序幕。

上午的课例研讨,我们听了沈周晶老师的《解决问题》,孩子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孙彩霞老师的《认识时间》,抓取学困典型,环环相扣,徐欢欢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孩子们喜欢上了“创造分数”。随后,杨海荣老师对几节课做了点评,对生成的呈现,对时间的深一度视角,对数与量,量与率的辨析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是课堂展示,名师张国良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用一个任务驱动孩子的主动学习,用一张白纸给予孩子们无限可能,老师清晰的点拨更显“胸有成竹”。来自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的陆建英老师的《搭配》,由易到难,逐层推进,分层展示更显智慧。之后是专家讲座,来自宁波国际学校校长,浙江万里教育集团副总裁,特级教师,林良富校长给我们做了《指向核心素养的优质课堂实现的路径探索》的报告,林特说“学过了,遗忘后,剩下的就是素养”,“只要有深刻的经历,就不容易遗忘”,那怎样的课堂才能创造一个深刻的经历呢?那就是孩子自主学习的课堂。下面,我就谈谈本次活动的三点感想。

一、关于知识梳理的建构

我们老师对教材要有整体的把握,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组成一个网络架构。用整体联系的观点来梳理上课。

杨老师点评《认识时间》一课时说到,时间测量与长度测量之间的联系,也即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有标准:时针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有规则:有几个标准就是几。不同点:时间的联动特点,分针走过一圈,时针走过一大格。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教材里测量的课找一找,理一理呢?是不是会有新的发现,会不会帮助我们在孩子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测量”的强大网络呢?孩子的学习是不是也会更有趣,更生动,更有所发展呢?

二、关于自主课堂的建构

自主课堂要有一个清晰的学习任务。这个清晰指的是目标清晰,语言表述清晰。比如在张国良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他的学习任务是这么设计和要求的:西瓜原汁和哈密瓜原汁配成一种饮料,(1)西瓜汁占整瓶饮料的60%;(2)西瓜汁是哈密瓜的150%。请你梳理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一个或两个,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在白纸上。我们习惯了用“画一画的方式表示”这样的说法,殊不知“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才是最适合孩子学习的方式,对数学来说“理解”是数学思维的一种体现,在后来的展示中也的确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不同的思维呈现,有用百格图的,有用长方形分10份来说明的,有用线段图的,也有用份数有关的文字来表述的,可谓多彩缤纷!

三、关于知识生成的建构

知识的生成是为了之后知识的建构,只有老师引导孩子寻找生成之间的关联,才能建构更有意义的课堂,走的更远。比如《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中,孩子学习的任务是:默读题目,画一画,算一算。(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孩子独立思考之后的生成是丰富多彩的,有4堆的,有2行2列,有4行的,有4列的。孩子的画图的生成反馈很主动,但是呈现方式的不同就需要老师做一个沟通和关联,那么老师是分层展示还是一起呈现呢?杨老师说,此刻就是要关注我们的教学目标,那就是要指向乘法的本义:表达几个几,采取一起呈现的方式,这一组生成就是一个有结构的材料,它们又之间有什么相同(乘法的本义)和不同之处,孩子就能有清晰和主动的认识。

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是啊,我们老师教学也要站在“高空”上,要对教材有整体的认识和梳理,要有钻研地通过自主学习的课堂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要努力锻炼自己预设与生成的处理能力,上丰富,有内涵的课,那我们的孩子们何尝会害怕接近未来的“太阳”呢?

回家的路上,落叶似乎又多了一些,是不是在为来年春的芳华蓄积更多的养分…… 


文章点评
网站地图- tag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