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教育信息网> 三名工作室> 浏览文章
张国良工作室第四次培训有感
0 未知 2017年11月15日

满满一天的培训,紧凑而丰富,是一场心灵碰撞的盛宴。有三年内新老师的汇报课,有专家一针见血的评价,有名师的精品课,也有林特的精彩讲座。

林特的讲座激情新颖独到,自己也是细细聆听,慢慢品味,粗粗感受,补充丰富自己的固有思维,以待引起共鸣。其中有认同,有钦佩,也有疑问。林特讲座中的许多使我印象深刻

林特还介绍了他们那边创立的“三环六学”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自学质疑(引学,自学),展示探讨(组学,展学,研学),巩固运用(固学)。讲解深入浅出,为了方便我们理解,对比了下午两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谈到成功的课堂教学都有“三环六学”的影子,都可以参考“三环六学”模式。

“三环六学”主要讲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师只要做好辅助,做好导向就可以。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少言慎言。对于此,林特给我们讲了一个事情,自己曾经研究课堂做过一件极致的事情,就是用秒表记录教师上课说话的时间。

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这方面确实需要改进。总是过多的言语,对于学生不放心,总觉得少讲了些什么,怕孩子们没听到或者不懂,希望面面俱到,一遍一遍,泛泛而论,累了自己,苦了学生。林特还给我们讲了一个事例:一些博士生应聘到企业,几个月后就会出现月薪的巨大差距,原因就在于其表达能力的清晰度。所以我们教师讲解题目时,务必做到清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在教学中,都要依据学生的认识特点,按照教材的系统,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用较少的时间讲清主要内容,使学生在拥有充分的时间和良好的知识条件下进行学习。再者,教师要把握“讲”的时机,引导性地讲。老师只有抓准了“讲”的时机才能让学生有“醍醐灌顶”的顿悟。让他们听讲的过程中豁然开朗,尝到甜头,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作为教师,确实不能陶醉于泛泛而论”之中,而要学会“少言慎言”,要懂得取舍,胡子眉毛一把抓,倒反而什么也抓不好。要经常反思:自己有多少话是一定要讲的,该怎么讲才能讲到学生的心坎上,启迪其心灵,更易他们理解掌握。

这次培训,也让我明了了心中的一个困惑:到底怎么样才能备出一节优质课来?主要是做好两点: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关于这两条在当天的培训中,不管是上课老师还是评课专家,都有明确的提到。

钻研教材,就是吃透教材,理解所教知识点的本质,知道相应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和在教材系统中的地位。比如在《解决问题》这一课中,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区别“几个几”和“几和几”,实际上是区别乘法和加法的意义。但往往课上出示这两类解决问题时,学生并不能区别和说出实际上是求什么,而得不到几个几,不会用乘法去解决问题。造成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学生以前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没有学好,也可能是老师的引导和侧重点出现了点问题,说到底是钻研教材方面和研究学生方面的不够。在这方面自己也很欠缺,往往急功近利,不会好好地想办法去引导,认为会做就可以。自己只关注教学目标而忽视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忽略对学生的研究。寻找的教学资源和习题,脱离学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那课堂上想要的自然出不来。

在研究学生方面,这次培训真是不虚此行,通过张老师的课懂得了研究学生首先得研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起点。张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张老师课前充分掌握了学生的知识起点,制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百分数的意义,着重让学生寻找题目中谁和谁在比,重点清晰,一目了然,不仅学生学的轻松,也节省了时间,做到了课堂的有效性。

通过此次培训,我觉得身为教师,在课堂上要能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堂的主人,少讲或不讲,要讲讲重点和讲清晰就可以。要从教材出发,认真研读教材,研究学生,创设贴近学生、有效的情境,才能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文章点评
网站地图- tags
关注我们